游客
题文

根据下列材料绘一幅“地球的局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具体要求:①地壳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②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③软流层的位置正确。
材料: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大洋部分平均为地下17千米处),叫做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叫做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大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问题。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乙图为西北地区沿42°N纬度线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相应的字母,草原地带________,森林草原地带________,荒漠草原地带________,荒漠地带________。这种景观变化主要是受________(自然因素)影响。图中自东向西,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个地区图”,读图回答。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甲乙区域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油菜、棉花等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4)乙区域土壤为________,在干湿地区划分中,丙属于________。

读北纬30°附近的两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河流为________,注入________。
(2)甲、乙两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A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乙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下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 km。据此回答

(1)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2)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国际日期变更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A.0°经线 B.150°W C.180° D.40°E

(3)若此时图中⑤地为10时,此时北京时间________,⑤地夜长是________小时,
(4)若此时图中⑤地为10时,则北京的季节是________,中南半岛盛行________风。

读图回答:

写出图中数码①-⑧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⑥________⑧________。
(2)对比①、②两地的气候特点。
从降水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__。
从气温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__。
(3)比较⑤、⑦两地气候的异同。
相似点:全年气温________一年有明显的________两季。
不同之点:⑦地的降水比⑤地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