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书有感 琴诗
朱熹 苏轼
昨夜河边春水生, 若言琴上有琴声,
艨艟巨舰一毛轻。 放在匣中何不鸣?
向来枉费推移力, 若言声在指头上,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何不于君指上听?
(1)这两首哲理诗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答: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什么?
答:
(2)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人们常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但联系全词意境看,一个“渐”字却“最为传神”。试分析“渐”字“传神”之所在。
答: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