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        处,属于向斜的是        处。
(2)图中A处地形成因        ,B处地形成因                   
(3)A、B两处,有可能找出油气资源的是        处。
(4)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请问应选择在何处,并阐述理由:                                    
(5)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按地质构造与图中字母        相同。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下图示意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图中A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之一,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自然原因。
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试分别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比较上面两幅图,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二分析,面积的变化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分 )。
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
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三条)( 3分 )。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4分 )。

阅读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
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5分)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 2分 )

A.选择合适的位置 B.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以情观景

你认为当地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2)小题中类似事件的发生( 4分 )。

该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左下图为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右下图为江苏省冬季和夏季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资料二:下图为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示意图。

比较江苏省冬夏季节南北气温差异,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试比较两地干旱时间。
乙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该地农业用地面积减少,请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二描述江苏省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
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与苏南相比,苏北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