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答张十一
韩 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④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
B.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 |
C.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 |
D.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
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C.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
E.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
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做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 ,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的上片表达情感极有层次,请加以分析。
(2)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挼:搓揉。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