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阅读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⑴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⑵ 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①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
② 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③ 诗人在诗歌中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类似手法的作品你读过很多了,请你另外选择一物进行描绘,并以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黄河
罗隐①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