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杨炯的《从军行》,填空。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1)本诗最后两句采用的是 ①的抒情方式,“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②的修辞手法。
(2)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③写,先交代④ ;中间两联采用⑤ 写,描写⑥的情况 ;尾联采用⑦的写法,表达 ⑧的强烈愿望。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
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