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是国家征收的一种商品税,征税对象为进出口商品。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上关税的材料,解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为什么要通过不平等条约降低中国的关税税率?关税税率的降低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
(2)材料二中反映的现象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对外贸易政策有了怎样的调整?各国政府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 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 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关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3)从1948年到197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达国家间实现自由贸易有何作用?
材料四: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新华网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不断降低关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持水土、蓄雨保墒、品种选育、轮作倒茬等农业技术,有效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王金庄的石堰梯田(下图)为其中典型代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修建梯田的领导,1952—1955年通过发动群众互助,整修梯田10万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地更是掀起了垒堰、修滩高潮,其中王金庄表现最为突出。1964年,王金庄二街组织了130名骨干,开进“古辈千年”没有开垦过的岩凹沟,历经40余天,兴建起26亩石堰梯田。之后十余年,王金庄持续兴修岩凹沟,治理高峻沟,开发桃花水岭,新修梯田500多亩。昔日“荒山秃岭草满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1984年后,王金庄多数梯田承包到户,梯田建设与整修进入新阶段。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到涉县考察,对王金庄梯田给予了高度评价。
材料三: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遗产地形成的“山顶林地—灌丛—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景观结构,实现了当地有限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活态传承和利用五谷杂粮15种、瓜果菜蔬28种、野生药用植物72种。其中,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当地农业功能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和产品深加工的逐步拓展,进一步为农户生计提供了多种来源与坚实保障。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材料摘编自《梯耕智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涉县石堰梯田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梯田建设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涉县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科技、经济、社会、精神几条线索交叉作用、多元互动的历史,由此产生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文化”和处于历史阶梯上不同阶段的“社会”。其中,科学技术有着特殊的能动作用,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使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演进以及现代化进程的车轮加速地转动起来。同时,科学技术自身也被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
——摘编自《文明的支点》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诸县令)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若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亲自给授,十二月内毕。至于课役之先后,诉讼之曲直,必尽其情理。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已上坐堂上,五十已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
——摘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县级官府管辖的主要事务。
(2)任选上述某项事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之相关的一项制度或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的“解放”
材料一:下表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材料二: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
——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材料三:

——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
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下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材料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