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 )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进入又一个开放的新阶段,下列关于上海主动对外开放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A.1840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 |
B.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
C.1980年上海成为经济特区 |
D.2001年浦东实现开发开放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这主要是由于()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
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在一个多年废弃不用的大宅院的大门上,上面的一副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写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 B.20世纪50年代末 |
C.20世纪60年代初 | D.20世纪60年代末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