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①实施科教兴国的“211”工程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设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⑤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中国近代史学家陈衡哲在《西洋史》中用"英国革命中的冲突势力"图9来说明英国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和社会三个性质。作者在此( )
A.否认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B.用唯物史观解释英国革命性质 |
C.认为英国革命是多元发展的结果 |
D.解释方法深受社会史观影响 |
以下为四国宪法条款内容,按照颁布时间从早到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③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以州为当事人的一切案件,其初审权属于最高法院。
④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之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②①③④ |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
罗马帝国皇帝查斯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受侵犯 |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