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窠①八哥的谜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_A_(zhì nèn)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用绳子缒下来②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墙上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登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_B_(cū cāo)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扒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③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远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选自《向着太阳歌唱》,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版,有删改)
[注]①窠(kē):鸟兽昆虫的窝。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
③笊篱(zhào lí):一种工具。
1.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第一段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结合全文,谈谈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
(2)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4.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当当网领衔B2C网购主战场
10年前,坐拥上千万美金风投的旌旗网、书生之家、8848等数百家B2C网站,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或成为先烈,或被外资并购,而同样是lO年前起步的当当网,则不仅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成为硕果仅存并实现规模盈利的B2C网站,而且已经在方兴未艾的百货网上零售领域处于领跑位置。
如果说太多的B2C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是源于烧钱太多,当当网之所以能有今日规模,则与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永远都留有“过冬的钱”这一谨慎的经营策略有关。尽管略显谨慎和保守,但过去十年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当当网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100%的营收增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当网连年100%的增速?李国庆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新顾客的增长。今年来,当当网仅新增顾客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每月新增顾客的订单可占到销售额的20%,新顾客增长幅度达到120%。靠新顾客的拉动,当当网图书销售今年来增速达到了120%,而百货销售的增速则达到了180%。CNNIN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渗透率、首选用户市场份额、网站品牌认知度及购物网站忠诚度等指标上,当当网在B2C类购物网站中均遥遥领先于卓越亚马逊、京都商城、红孩子等B2C网站。
尼尔森日前进行的调研也显示,中国网民对于购物网站的无提示认知和总体提示的认知情况中,当当网分别以54%和93%位列B2C购物网站首位。尼尔森还发现,过去三个月里浏览过当当网的被访者比例达到48%i过去一年里使用过当当网的B2C用户比例达到38%,而经常使用当当网的用户比例也达到26%,上述三项指标均位列B2C市场之首。
市场人士认为,品牌信任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和购物习惯。用户只会记住最好的一个网站,很难记住第二、第三个网站。当当网发展到今天,最有价值的就是做成了一个低价、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网购品牌。品牌效应已成为当当网牢牢抓住海量用户并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关键所在,也为其急速的规模扩张夯实了基础。
历经十年,B2C网站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一个朴素的真理:商业发展的逻辑一定是先有好产品、好应用和好的用户体验,再有大流量和多用户,再有好的商业模式和营收。用户体验做得好的公司,爆发点可能会靠后,但爆发期会更长,爆发力会更大。
当当网就是一个例子。多年间,当当网一直致力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保证正品低价和商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用户体验的革命性工具,如个性化推荐、当当用户评论和畅销榜、在线读书频道、手机当当网、自助式退换货服务、订单跟踪查询系统,如此等等。
同样是出于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当当网过去一直在物流网络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构建上着力甚勤。目前当当网已拥有在全国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五大物流中心,货到付款快递服务体系可覆盖全国1238个地区、近800个城市,每日处理订单超过10万单,每日快递包裹达30万~40万件。
当当网还从很多细节着眼来改善用户体验。例如,当当的快递公司都会随身带足零钱,以便用户找零之需;再例如,一旦发现某商品价格比传统卖场还高,商品部就会将该商品下架或进行降价。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正因为发掘和满足了用户零碎的购物需求,将分散的用户需求聚合起来,当当网才得以发掘出一个真正的长尾市场,并由此带动了营收的规模增长。 (2009年12月18日《杭州日报》)综观全文,当当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
答:本文是一篇有关当当网成功经验的新闻报道,其报道内容科学、客观、公正,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商业要发展,其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文章后半部分只就当当网如何“改善用户体验”进行评说,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中的万寿菊
⑴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⑵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站在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⑶“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寻声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似的小黑手,尾随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⑷“可怜可怜,我三天没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
⑸考虑到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失望。
⑹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啊,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该上学的。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⑺多尔先生正思虑着,小乞丐走到他面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1美元硬币,递到他手里。
⑻“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⑼树上的蝉在呜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巨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几次在这里买礼物送给朋友。
⑽“你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有分寸。
⑾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个人正是刚才那个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的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⑿“你要些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想过小乞丐会买花。
⒀“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⒁“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⒂“不用,你可以写上‘送给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⒃“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⒄小乞丐从口袋里哗啦啦的模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20美元,然后虔诚的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⒅这个小男孩挺有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想到的。
⒆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躯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⒇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文章在描写小乞丐选择鲜花的时候用了“认真“逐个”“端详”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小乞丐为什么如此慎重?(4分)
答:如果把“风雨中的万寿菊”这一标题改为“心中有爱的小乞丐”,好不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结合两例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单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较易,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
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该如何来消除“提笔忘字”现象?
答:
现代文阅读
文赤壁(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结合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第6自然段中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联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名其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
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
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