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贝多芬说过:“我一生热爱自由,超过爱其它的一切”。他曾将《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但后来愤而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页,并在乐谱的开端写上“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导致贝多芬态度改变的原因是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 B.称帝 C.远征俄国 D.兵败滑铁卢

17.东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交流在15世纪后期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黄金成为主要货币② 欧洲市场货币普遍短缺
③ 一些西欧人渴望能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④ 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④ D.② ③

我们从历史文献The Book of the Office of Seneschal《管家之书》中可以了
解到13世纪、管家、采邑官、监守官以及犁倌、马车倌、羊倌、猪倌等各自的
职守。空格内填入哪一项最合适

A.奴隶主 B.庄园主 C.城堡主 D.工场主

右图为2005年5月孟加拉国达卡数千穆斯林示威者要求美国惩办亵渎《古兰经》的美军人员。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古兰经》是孟加拉国的政治纲领
B.孟加拉国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
C.《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
D.穆斯林凭借《古兰经》与美国抗衡

1978年下半年,省级以上刊物刊出的讨论文章达650篇,形成以理论界为主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当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真理标准问题”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党的基本路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