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上学难、上学贵”是今年“两会”代表普遍关心热点问题。未来政府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后5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这意味着( )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
C.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D.财政可以为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
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
B.人脑 |
C.思维着的精神 |
D.客观存在 |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腾空而起,为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再续新篇。三年前,“嫦娥一号”成功发射。随着我国深空测控网的建设和探测技术进展,未来3到5年内,我国将具备全太阳系内深空探测能力。这说明( )
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C.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在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B.要尊重客观规律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社会性 | B.历史性 |
C.能动性 | D.直接现实性 |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