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俄国二月革命 |
C.俄国十月革命 |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
中国史学家马克垚认为:“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马丁•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 |
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
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或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据此你认为柏拉图
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②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③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④ 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从材料中看,这段话中的真知是如何获得的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