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具有“人力和资金双向流动”的特点,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预测,未来 5-10 年我国民工数量将以每年 500 万人的速度增长。
材料二 对农民进城,有些城里人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城市的工业生产、市政建设和市民生活服务的很多工作都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认为农民工是盲流,与下岗职工“争饭碗”,又是“城市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主张限制农民工进城。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民工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运用哲学有关道理回答,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为什么?
(3)运用政治常识回答,面对“民工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诸多决定性因素中,有一条是相当令人瞩目的,那就是招商、安商环境好不好。对某些地方的投资软环境,老百姓比喻为扑克牌中的J、Q、K。所谓J,就是千方百计、你说啥我答应啥,先把你“勾”来;所谓Q,就是你来之初,我会想法把你的资金、技术都“圈”拢住;所谓K,就是没过多久,有关权势部门就一拥而至,要在你身上揩“油”砍“肉”!

某地招商三张牌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这种招商行为进行评价。
(2)这些地方的招商行为,从价值观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人民日报》报道,地处晋西北的雁门关区域,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80%以上的山坡草地和植被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面积达1 300多万公顷。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二是超载放牧,三是草场植被遭到滥挖药材、乱伐林木与开矿等人为的严重破坏。
材料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认识到,生态建设势在必行。山西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与管护并重的原则,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雁门关生态环境保护。省人大通过《山西省林地及森林、林木管理办法》,使林木管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王兆国在会见陈德华先进事迹报告团时指出:“陈德华同志能够常年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人称‘生命禁区’的雀儿山上,带领道班全体职工担负起国道317线雀儿山路段10千米的管养维护和26千米道路的排雪保通任务,非常难能可贵,这需要有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需要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陈德华身上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作用?
(2)从上述材料看,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陈德华是如何做的?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试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应怎样构建?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之概括为鲜明而精辟的“八荣八耻”。某校高三(5)班同学决定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1)经过探究,同学们首先要明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假设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知荣明耻的重要意义。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多元的价值一方面扩展了国人的选择自由,很多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无需背负很大的思想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比如,艰苦奋斗曾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种品质,可这种品质正被一种蔓延的骄奢淫逸之风所稀释,人们介绍自己“是靠艰苦奋斗而取得某种成绩”时不再像过去那么充满自豪感。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价值观角度说明,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还应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4)经过探究,同学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学生应走在前列。请你写一封建议书,对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提出两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