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投资咨询网于2008年9月6日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十六大以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材料二 2008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文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章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2)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材料三 2008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民族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腾飞》一文报道:广西阳朔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选择夜晚,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借用桂林的山水,把演出放在真正的山水间,而不是剧场里面。大量调查表明,游客对这个演出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在桂林阳朔迄今为止已上演了5年零5个月,累计观众达26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5.2亿多元。《印象·刘三姐》带动其他项目升值,夜间,沿江5个村庄的农民划着小船来演出,这些农民白天是渔民,晚上就成了演员。在演出地周边,有的农民每月出租望远镜的收入就达上千元。
(3)结合材料分析《印象·刘三姐》成功的哲学启示。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他深情地说:“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句话蕴涵着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材料: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刷新了世界图景,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类置身于舒适、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又部分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甚至由于人们非道德地使用科技,导致危害人类自身安全的事情频发。如,炸药被广泛使用于战争。
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请你谈谈“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的看法。
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但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路,根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产品远销海内外,效益十分可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民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他们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引来了各大企业入股,搞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制药厂迅速成长为一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也使本地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请结合材料作出说明。
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了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