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刷新了世界图景,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类置身于舒适、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又部分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甚至由于人们非道德地使用科技,导致危害人类自身安全的事情频发。如,炸药被广泛使用于战争。
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用一些物品祭奠祖先无可厚非,原来一盅清酒、一束鲜花就可以代表的追思之情,现已异化为让祖先充分享受现代生活,从“轿车”“别墅”等常规祭品到“私人医生”、“赌博工具”,甚至“摇头丸”等。祭品越来越低级,越来越庸俗。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2)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材料一: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八位上升至前3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二: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很少有叫得响的品牌,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两则材料回答怎样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材料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运用政治、经济常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类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灾害。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康德说过:“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材料二:爱因斯坦曾说过:“认识论同科学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互为依存。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