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专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当前,在法国,国家候选人需签协议,遵守政党大会所作出的决定;英国工党也要求其候选人遵守集体的决定,否则便要求其辞职。这说明这些国家
A.“议会至上”原则得到贯彻 |
B.“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落实 |
C.政党利益有时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
D.政党政治发展非常成熟 |
1873年,法国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他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轿式马车,缝制了国王的礼服,结果没有得逞。其复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
B.法国保皇派内部发生重大分歧 |
C.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
D.法国民众、士兵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反对 |
1786年,麦迪逊给华盛顿的信件中说:“当前宪政的弊端实在是太严重了,以致不少人对共和政体感到失望,希望转而建立“不损害根本原则的稳定政府”,也就是君主制。”此观点实际上反映了
A.共和政体不适用于独立后的美国 |
B.美国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政体 |
C.美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D.联邦制削弱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 B.《权利法案》 |
C.责任制内阁 | D.1832年议会改革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