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国家为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采取的措施是
A.不同程度的推行国有化政策 | B.成立“欧洲共同体” |
C.加强军事力量,发展战争核武器 | D.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制主张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
18世纪时期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组织形式 | B.内阁与君主的关系 | C.成员构成 | D.权力大小 |
以下有关英国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
B.首相由对国王负责发展成为需对议会负责 |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
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