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1)尊重基本人权,……(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和干涉他国内政;……(6)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1)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4)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5)不为大国对抗为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摘自  《世界现代史》
回答:(1)材料一所表述的内容通称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性质和重要意义。
(3)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宗旨?后来其斗争矛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一、二、三互相之间有何联系?
(5)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是统治阶级,上至将军、大名,下至一般武士,都属于“士”这一等级;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他们世世代代为领主耕种,把收获的大部分交给领主,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大都住在城市,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当时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
——人教版教科书选修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对外贸易限制在长崎一港进行,而且由幕府一手垄断,至此完成了锁国。……在锁国期间,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荷兰。荷兰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作殖民地,以巴达雅亚(雅加达)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长崎设立了分公司。荷兰向幕府保证不传播基督教,商船一到长崎,即由商船船长向幕府提交“荷兰风向书”,报告海外的情况,一直到幕府末年,荷兰始终采取阻挠其他欧洲国家同日本进行贸易的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锁国政策下的日本为何“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荷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