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一“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l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2分)
(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2分)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3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2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目录(部分)。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景.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节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5年4月至6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结束时,5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最后的宪章。……其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和妥善处理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它的宪章明确规定,这个组织不得“干预基本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范围内的事项”。
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所有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必须以5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大国意见一致时和平才能得到维护。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为何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材料二认为联合国与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其“好”和“坏”历史事件。你认为联合国如何改革才能发挥其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1)图一、图二来自哪国哪部文献?图三所示的文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简述图片所示的三部历史文献的地位及关联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
材料一“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押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材料二“盖制(管束)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贷不通”。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王安石、司马光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如何处理农商关系?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