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 ( )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商业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
B.日本的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C.商人成为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
D.日本统治者重视商业和贸易发展 |
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实际上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
下列选项中与造成1958〜1961年工农业国民收入生产状况的原因不相符的是
A.受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
B.中央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C.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D.对国民经济实行了切实有效的全面整顿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髙纲领 |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鼓励官督商办企业与外国竞争 |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 D.彻底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