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朝有一本书自1606年传入日本后,日本的科学界、教育界、医学界将它奉为至宝。传抄、改编、译刻、研究,历久不衰。仅1637-1714年间,就至少被翻刻9次。他们称这部书“汇揽百学”。
材料二 中国近代有位工程方面的科学家曾说过:“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材料三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是哪本书?作者是谁?
⑵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的“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请列举两位对牛顿有重大影响的“巨人”。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曾有哪些重大“发现”?
⑸从上述三位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中,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的批判继承,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材料一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通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材料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人在大会上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后问题(16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引自《资政新篇》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贴
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贴
(1)分析材料一、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8分)
(2)分析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前、后两个时期的斗争主张各是什么?这种主张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4分)
(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为什么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 (2分)
政治制度的完美是人类产生以来的最最久远悠长的追求,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尝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民主政治。请根据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954年9月20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说出图一政治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评价这一制度的作用。
(2)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意义?
(3)图三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她规定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4)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到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