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见闻). 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自夸). 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冷僻)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海棠诗序》云君亲其谓予何 B.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与蠃而不助五国也 D.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2)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捷、聪明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幸:宠幸
D.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益: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填然鼓之。
B.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歧传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济:成功
C.迎入上堂,飨之极欢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讫:完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出行,乃得死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即以实告之皆以美于徐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歧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歧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夫子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C.陈力就列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

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进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田,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水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坚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日: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
6.齐使者如梁如:往,到……去。
7.老弱罢于内罢:罢工,指不听指挥。
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使……遭到失败。
9.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10.“庞涓恐其贤于己”与“请救于齐”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示比较,后一个引出动作的对象。
11.“并威王欲将孙膑”与“并使田忌将而往”中的“将”意思一样,都是“率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3分)
12.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骄横轻敌而兵败。
13.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预先埋伏弓箭手在马陵道成功射杀庞涓。
14.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以史学家的眼光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逃跑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拼力厮杀
C.秦时与臣游,游:交游
D.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项王默然不应

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