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 | D.①④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
C.宋明时期的理学 |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 B.君主专制 | C.纲常伦理 | D.军机六部 |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
D.“科学﹒文明﹒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下列表述与这一学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革命的性质完全取决于革命的口号与理论 |
B.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促进了十月革命爆发 |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机遇 |
D.俄国的国情对革命性质、结局影响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