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方面次序排列表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材料二   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 912
    3 437
 伦敦
    959
    2 681
    4 767
    6 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 000
 东京
    800
 
    1 050
    1 600

 
材料三    1850~1900年工人工资的增长情况表    (1900年为100)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以上材料均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给欧美带来的变化。(6分)
(2)以上变化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鲁周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三
材料四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4分)
(2)依据三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简要评价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6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材料一


见表1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表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表二和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镌,雕刻。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随革命形势发展不断转移。读下列中国革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说明转移的革命成果。

(2)图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革命力量、思想理论、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说明江西成为红色土地的有利因素。

(3)图丙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有何意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法令规定以常平、广惠各仓储存的钱谷为资本,夏秋之时按户等以不等的数额贷给农户,利息在二分到三分左右,在夏秋收成后随两税缴纳。
材料二:欧阳修有一段评论:“夏粮钱于春中俵散,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可谓一针见血。青苗法在执行中问题也不少,如法令规定不许强制,实际上大多强行抑配,王安石自己都说:“抑配诚恐有之。”利息法令规定百分之二十,实际执行中往往超过,司马光为陕西路以折变散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一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1)根据材料二,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