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意图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源、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意图”。据此回答(l)一(2)题。
①农地面积(107平方千米)②人口数量(亿人)③能源消耗(亿吨)④淡水消耗量(×l000立方千米)⑤氟利昂排出量(万吨)⑥二氧化碳排出量(ppm)二战后,随着人日数量的增长,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氟利昂排出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是
A.能源消耗量 | B.淡水消耗量 |
C.氟利昂排出量 | D.二氧化碳排出量 |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关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其基本建设用地的增多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起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引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面积增加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 B.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 B.0.885% | C.0.675% | D.0.95% |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
B.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
D.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
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④③②① | D.③②①④ |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在人类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有关GIS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 B.地理科学的第二代语言 |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
上海某出租车公司能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 B.GIS | C.RS和GPS | D.GIS和GPS |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图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前面的数值是倍数)。
表1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① |
24°45′ |
2.02H |
② |
40°28′ |
1.18H |
③ |
35°21′ |
1.41H |
④ |
26°36′ |
1.86H |
注:北京纬度为40°N ;正午太阳高度=90度—X(X是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点间的纬度差)表1中的4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②①③④ | D.②③④① |
根据表1中信息,在北京修建南北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日照间距约为
A.23米 | B.28米 | C.37米 | D.40米 |
表1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 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 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 | 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