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材料中某君指的是
| A.张学良 | B.段祺瑞 | C.汪精卫 | D.蒋介石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
|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原子弹的发明与下列那一理论有关?
| A.生物进化论 | B.万有引力定律 | C.相对论 | D.量子论 |
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 B.封建专制制度 | C.自然经济的状态 | D.儒家传统 |
下一图片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它们反映了那个时候西欧知识阶层的
| A.发展资本主义的信心 | B.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信心 |
| C.对宗教信仰的渴望 | D.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 与“气”的地位 |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
| C.唯物与唯心 |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