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抗日三字经》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之手。全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文中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其中的“姚子青,守宝山”是在正面战场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

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 B.具有主观臆断性
C.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 D.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