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他主要说明的是
| A.汉族非常颓废,要学习少数民族的“野蛮精悍”,才能“扩大恢张” |
| B.唐朝建立者李渊父子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后裔,具有大胆开创精神 |
|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
| D.汉族在历史上应该不断融入少数民族血统,才能够走向辉煌鼎盛 |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 A.法官 | B.陪审法庭成员 | C.律师 | D.公诉人 |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人口大量迁徙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当代,我国北方居民仍然有拜祭洪洞县大槐树的习惯,使山西洪洞县大
槐树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北方人口与山东洪洞县存在着血缘关系 | B.北方普遍推行郡县制 |
C.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 |
D.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 |
《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
| 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
| C.罗马法蔑视人权 |
| D.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 C.罗马法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
|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