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这段话针对的是
A.甲午战争 | B.鸦片战争 | C.抗日战争 | D.朝鲜战争 |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B.根本上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
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他们两人:
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
③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的目的不同 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洋务派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像同期改革的俄、德、意和日本等国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洋务派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能力 |
C.社会基础条件尚不具备 |
D.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 |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B.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
D.巴黎公社起义时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