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新决狱
周新,南海人。……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之,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俣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曲子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奸 伏,皆此类也。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周新判案,符合科学推理的有“布商案”和“寺僧杀妇人案”,而“商人失金案”、“商人失金案”、“劾罢县令”等并非科学。 |
B.本文对周新弹劾不法权贵,安置犯人,善于决狱,惩治贪官诸方面作了或略或详叙述。 |
C.本文对周新审案做了较详的描述,这与文章开头“以善决狱称”的论断相呼应。 |
D.本文在记叙周新判案明察真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有些酷吏色彩,如“妻与所私皆论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焦隐士
[明]江盈科
焦隐士,江阴人,逸其名。少与太祖善。太祖登极,思隐士,遣人召之,不赴。议遣大行① 往趣。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遂裹装诣金陵谒上。用竹笼盛鸡,瓦罂②贮酒为贽。谒者为通,上喜,延入便殿,促膝道故。上问曰:“公谓隐士乐耶?天子乐耶?”对曰:“各有其乐,两不相入。如受图纳贡,抚华宾夷,天子乐也;嗽泉枕石,钓月眠云,隐士乐也。然天子能忧,乃能终乐;隐士但乐,不复知忧。窃谓隐士乐,乃胜天子乐耳。”上曰:“何居③?”焦对曰:“天子未明视朝,日中听政,日夕纠刑,丙夜就寝。中恒念曰:‘民失所乎?啼饥乎?号寒乎?泣隅乎?官失叙乎?墨乎?残乎?四夷叵测,时跳梁乎?’思之终身,循环无端,而后太平可期,杌陧④不生,是谓以忧而易乐。若夫隐士,则藜苋自饱,旨于膏粱矣;浊醪自醉,美于醇醴矣;溪毛为席,山石为枕,倦而偃卧,稳于象床矣。花开以当锦绣,鸟鸣以当管弦,麋鹿以当友朋,烟霞以当帷幕,不营而足,不取而得。一年之内,四时之中,陶陶然自乐其乐,宁复知有所谓忧乎?”上嗟叹久之,曰:“信哉!天子之乐,不逮隐士之乐也。”因 留焦盘桓凡数日,称觞寿焦,酒既酣,命左右持三带置案上,金银革各一束,曰:“朕欲授公一官,请自择带。”焦无意于官,然感上雅意,不忍拂,遂取革带,上乃命司马授焦千户侯。已而别上,乞归,上送出,焦徘徊趑趄,欲去未去。上曰:“公有所欲言乎?愿闻教。”焦曰:“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上笑,命左右取畀之。焦乃自负以归,行至高桥门,取上所赐革带及冠服挂桑枝上,曰:“朱皇帝待老焦厚则厚矣,非知我者。出此三物,以付桑君。”浩然长歌而去。
(选自《江盈科集》,有删改)
【注】①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②瓦罂,古代盛酒的器皿。③何居,为什么。④杌陧,指动荡不安的时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入便殿延:迎接。 | B.而后太平可期期:期望。 |
C.倦而偃卧 偃:安卧。 | D.不营而足 营:经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天子能忧,乃能终乐 | B.则藜苋自饱,旨于膏粱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瓦峰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 |
C.因 留焦盘桓凡数日 | D.浩然长歌而去 |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态度诚恳。他即位后派人请年轻时的好友焦隐士出山未果,随后提高了征召的规格,终于得偿所愿。 |
B.太祖皇帝顾念旧情,对焦隐士不错。他在便殿里接见朋友并和他做了一番交流,随后留对方小住,热情款待且有封赏。 |
C.焦隐士为人潇洒不拘,恬然自安。他常年隐遁山林,起居随意而陶然自得,整日饱赏山野四时之景,无忧无虑自在逍遥。 |
D.焦隐士无意于官,淡泊名利。考虑到太祖盛情难却,他只得暂时接受被封的官职,回家途中很快丢弃了皇上赐予的冠带。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
(2)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选自《明史·严嵩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 |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董:管理 |
C.窃权罔利罔:贪图 |
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格:阻止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
C.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
B.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磊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
C.严嵩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
D.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2)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请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唱:倡导 |
B.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寇:侵犯 |
C.惟尔所适适:适应 |
D.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司属卿历:担任 |
B.忧未既也既:终了,完结 |
C.来俊臣系狱当死当:应当 |
D.密赞其谋赞:辅助 |
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B.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C.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D.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
D.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人主之惠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干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干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