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薪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其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垄断组织 |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
C.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进行 |
D.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新的经济力量崛起 |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 B.实行册封制度 |
C.实行三省六部制 | D.设置理藩院 |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
1964年1月,毛泽东与外国友人爱泼斯坦谈论国际形势时说:“帝国主义是实用主义,……现在他们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这说明
A.只要有了原子弹,就能与帝国主义平起平坐 |
B.中国此时才开始意识到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 |
C.国防现代化的程度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
D.毛泽东此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 |
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面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
C.虎门销烟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