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石焉,翳于奥草翳:遮蔽
B.视其蓄,则溶漾纡馀纡馀:曲折萦回的样子
C.公之择恶而取美择:选择
D.林麓之崖,间厕隐显间厕:交杂错置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②有泉焉,伏于土涂.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④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辇山石,沟涧壑 B.芟其芜,行其涂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D.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为下面短文断句。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于)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旁碑。人问曰:“卿能谙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诏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
B.太祖为丞相掾 辟:征召
C.博物多,问无不对 识:认识
D.兴造制度,粲恒之 典:掌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蔡邕见而之②世之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①吾家书籍文章,当与之②一屠晚归,担中肉
C.①西京扰乱,皆不就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D.①太祖辟丞相掾②古人以俭美德

四、
翻译下列各句
(1)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月非常也。
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王粲被蔡邕称为“有异才”,请简要概括王粲有哪些方面的异才。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宁都司署:代理。
B.倭山东备:为……准备。
C.嘉靖中职嗣:继承。
D.长短兵用迭:交替。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戚继光抗倭功绩内容的一组是()
①入为神机坐营
②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
③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④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⑤俘馘一千有奇
⑥偕辽东军拒退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自幼性格洒脱。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儒家经典中的大义,后来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对倭寇战争屡次取得胜利。先后九次击溃敌军,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士兵训练精良,而且号令严格,赏罚公平。
C.戚继光善于挑选土兵、训练士兵。他发现卫所军战斗力不强,就挑选精悍的士兵,运用独特的训练方法,配备精良的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D.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尽管他军功显赫,但是在张居正死后,就被改任到广东,后又被弹劾罢官。傅光宅推荐他,可是戚继光反而被削夺了俸禄,不久死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2)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评书衡:评价
B.不于无意中得之意:料到
C.至今学者称焉称:称赞
D.先生辄起而之排:分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 应 炎 传
高 启
胡应炎,常之晋陵人。父聪淮南节度使计议官。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
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父、兄弟并曰:“吾与汝虽父子兄弟,然于国则皆臣也。图报之义,彼此同之,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应炎与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 訔然之。
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战,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城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唆都以栅坚不可拔,剽近野得妇人,刳乳煎膏沃其上,发火矢射之,火炽,栅焚。又运机石击楼堞,尽毁。食尽,唆都侦知之,遣使呼应炎语,谕使出降。应炎骂之,且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引示之,曰:“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金山长”,谚语谓无其期。世呼寺主僧为长老,故唆都即趣召金山僧至军,问以攻城之策。僧不知为计,周行视城曰:“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攻尾,则首愈缩,其法,当攻首。”从之,城遂陷。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耶?”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选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丞相伯颜南伐,师常境次:驻扎
B.城堑狭卑:卑下
C.各大捷,杀其将校甚众累:连续多次
D.其锋不可当:抵挡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应炎爱国气节和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①应炎率民兵巷战
②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③得君,敌不足破矣
④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⑤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写宋末常州官民抗元之事,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从誓死守城、谋划、拒守、巷战、直到殉国,颇为详细。
B.胡应炎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虑事颇有谋略,从守城时的谋划到食尽时“截纸缕作汤饼以箸引示”都能显示这一点。
C.元兵非常残忍,攻入常州城中,竟然抢掠妇女,剜下乳房来熬油。
D.文中穿插了守臣的逃遁,与胡应炎的形象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操。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
译文:
(2)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