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
(单位:%)
┌───────┬─────┬─────┬─────┬─────┐
│ 国家和地区│ 1978 │ 1990 │ 2000 │ 2006 │
├───────┼─────┼─────┼─────┼─────┤
│ 世界总计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 美 国 │ 37.3 │ 19.3 │ 27.7 │ 22.8 │
│ 日 本 │ 18.2 │ 30.5 │ 10.4 │ 7.8 │
│ 欧元区 │ 15.9 │ 25.8 │ 18.5 │ 13.1 │
│ 印 度 │ 1.2 │ 2.1 │ 1.4 │ 4.2 │
│ 中 国 │ 13 │ 2.4 │ 7.4 │ 14.5 │
└───────┴─────┴─────┴─────┴─────┘
另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中国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已由1978年的0.1个百分点提高到0.55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0.86)。
材料二 2008年9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虽然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收入水平仍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还很落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还很繁1,道路还很漫长。
(1)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主要信息。(4分)
(2)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简要分析材料一所示中国之变化的原因。(4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请你谈谈“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的看法。
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但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路,根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产品远销海内外,效益十分可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民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他们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引来了各大企业入股,搞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制药厂迅速成长为一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也使本地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请结合材料作出说明。
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了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某市前几年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小型企业,在给当地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痛定思痛,当地领导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山。”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巨资治理环境。他们还曾断然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结果,后来因环境优美,又吸引了大量外资,外商在该市的投资总额迭20多亿美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是怎样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工作的?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指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国将继续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