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污染,一类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某些地区的地下水溶解地层中的矿物,使水体中盐分、微量元素含量偏高,生物腐烂产生有毒物质影响水质;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流失等也会影响水质。
(1)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开始可能引起_________大量繁殖,不久便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水生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使水质恶化。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水中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能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它们主要来自生物体内的哪类有机物?__________。
(2)这些微生物大多数属于哪一代谢类型?_________。
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20粒萌发的大豆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带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
||||||
生物 |
时间0 |
10 |
20 |
30 |
40 |
50 |
萌发的大豆 |
0 |
8 |
16 |
23 |
29 |
34 |
蚯蚓 |
0 |
4 |
8 |
11 |
13.5 |
15.5 |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_。
(3)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回答下列细胞呼吸的问题。
(1)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强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图是一种测定发芽玉米种子呼吸作用强度的密封装置(U形刻度管内装有有色液体,用作检压计)。向广口瓶中一侧放入盛有高浓度NaOH溶液的小烧杯,另一侧放入发芽玉米种子。将整个装置置于25 ℃恒温环境中,打开A、B开关,通入O2,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A、B。一段时间后,U形管两侧液柱出现高度差。
①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的变化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严密,还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的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③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0%上升到40.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多选)__________________。
A. 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 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 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 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__倍。
(7)由以上分析,保存水果、蔬菜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 3 mL 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 ℃时对三种二糖的作用,实验设计了三支试管如下图:
5分钟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
单糖 |
无 |
无 |
有 |
二糖 |
有 |
有 |
无 |
(1)写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试剂,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某种试剂,具各种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