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86年,F.C.期图乐德和J.赖乐特分别对胡萝卜进行诱导得到胚状体,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形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
(1)材料中培育的大量胚状体是利用_________技术。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相当于自然种子的哪部分结构?_________。
(3)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具有_________性。
(4)由人工种子萌发成的植株是否可育?说明理由。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在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 ;酵母菌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 。(用数字表示)
(2)上述反应中,能产生[H]的过程是 ;有水参与的过程是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 。(用数字表示)
(3)农田被水淹后,农作物的根部会变黑腐烂,这是因为进行了上述 过程所致(用数字表示),其场所是细胞中的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下图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B 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原因是其细胞中有 。(填序号)
(2)如果某细胞含有AB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3)图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 和[ ] ;给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 ;结构13 为 ,在细胞中的功能为
(4)6 的名称是 ,其功能是与[ ] 的形成有关。
(5)图中通过化学反应能产水的细胞器有[ ] 和[ ]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

(1)突触1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
(2)图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内流。
(3)B处膜电位没发生变化,可推测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是抑制性递质,释放的Gly经______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_______(填“阴”/“阳”)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作用。

某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农场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并绘出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进行分析,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作物如果是水稻,在稻田中养鱼和蛙能提高_____稳定性,原因_______________。

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______移动。
(2)由图1可知,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3)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___________;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_ (填上升/不变/下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