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山东人重视了学习、欣赏齐鲁文化,却没有充分地挖掘出它的经济潜力。2008年9月29日,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闭幕,共获得投资800亿元。本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促成了文化发展观上的变革。山东人清醒的认识到: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打好“孔子”这张关键牌。现在,山东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孔子《论语》为营商“宝典”,以儒商精神打造“儒”文化产业,建设“儒”文化产业基地;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生产具有儒学特色的“儒”文化衍生品;借助孔子的影响营销相关产品。“儒”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将有力地提升山东的综合实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儒”文化对山东经济的推动作用。
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08年西藏地方财政达到460亿元,是1959年的346倍;近5年来,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947亿元,基建投资达到601亿元。2007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 788元人民币,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小学入学率达到98.2%,初中入学率达到90.7%,对农牧区小学生、初中生实施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的20年里,国家累计投资7亿多元用于维修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
材料二:西方一些反华势力一直对西藏的民主改革耿耿于怀,出于控制中国的目的,他们歪曲西藏历史,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图谋,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然而,随着西藏的日益繁荣、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对西藏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2008年,英国政府明确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西藏自治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准备。为此,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国防动员法草案、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宪法规定的职权?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稳居全国第一,但由于广东资源相对缺乏,发展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经济呈粗放式增长特征明显。为了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走节约型、循环式的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可喜的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全国最低;2006年上半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能耗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广东省能耗继续走低。另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其中企业的科研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说明出现材料这样可喜状况的原因(至少从三个方面分析)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2年)》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都必须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要针对目前贫困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必须按照扶贫开发计划下达,落实到贫困乡、村,重点用于改变基本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材料一 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0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加上2006年100多万未就业的大军,就业将是“相当严峻”。
材料二 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前三项是上海(79%),经济发达地区(52%),深圳(49%)。选择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首选项不到3%,就业后一两年内因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大学生高达50%。月薪1000元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同时,七成以上企业则认为2005年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二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一个社会调查。拟定一个调查题目,并简要写出你准备开展这项活动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