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不易,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从1964年开始的以西南地区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在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基地,其北有绵阳、德阳等工业重镇,攀枝花东北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东有六盘水煤炭基地。
(1)读下图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在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一、二线也要搞军事工业。”“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
(2)概括指出三线建设决策的主要依据。
材料三:三线建设期间,从1964~1971年,由沿海地区迁到四川的工厂、科研院所有120多个。1965~1980年,云、贵、川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1%、10.8%和8.1%。
1965~1980年,云、贵、川三省整体的工业产值指数增长速度为11.1%。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西南地区一批现代工业城市如四川的攀枝花、德阳、绵阳,贵州的六盘水都均等发展起来。
(3)概括三线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图a)
材料二: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图b)
材料三:在河流拐弯处不同位置,流速不同。(图c)
(1)根据材料一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汭位”对古代人安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代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结合图c分析原因。
.分析下图(图1-2-22)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为甲乙
(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2000米
C.1333米——1667米 D.1000米——1333米
(3)丙地的气温为
A. 20C B.<20C C.<00C D.<—20C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1-2-23),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用数字式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AC和BC两种把水引到C处的方案,应选择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_处最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下图(图1-2-22)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为甲乙
(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2000米
C.1333米——1667米 D.1000米——1333米
(3)丙地的气温为
A. 20C B.<20C C.<00C D.<—20C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图1-2-20),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A.C.E.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理由是。
(3)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并说出甲村在乙村的什么方向上。
(4)H地与G相比,地形有何不同________,理由是。
(5)E处的这种地形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米,最小不低于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