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
|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观察下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
|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
|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
|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
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
| 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
|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
|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
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下图)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
|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
|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
|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B.朱熹的“理学”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共同之处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
|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
|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
| D.都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