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
|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从10世纪开始,德意志地区出现了长达数个世纪的拓荒运动,荒野、林地等公有地逐渐消亡,公有地之上的共同权利成为封建领主的个人权利,大土地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乃至消亡,小土地经营方式增长。这些变化( )
| A. |
导致农民劳役地租加重 |
B. |
推动领主土地产权确立 |
| C. |
巩固了德意志邦国制度 |
D. |
促使庄园依附关系松动 |
公元前8世纪前后,莎草纸制作方法经由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城市巴比罗斯(byblos)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希罗多德以该城的名字“byblos”来命名莎草纸,书的英文单词“book”也是由此衍生而来。这体现出( )
| A. |
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
B. |
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C. |
文明的冲击与回应 |
D. |
文明的多元与多样 |
自1964年至90年代末,中法累计达成199个工业合作项目。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七十年代的“大化纤”设备、七八十年代的“超黄蜂”“小羚羊”“海豚”等多个直升机项目和八十年代的大亚湾核电站一期工程。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 A. |
持续推进四化建设 |
B. |
努力拓宽外贸渠道 |
C. |
积极改善工业布局 |
D. |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
1953年秋,天津劳动模范周志珍在写给山西丰产模范曲耀离的信中说:“咱们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在自己的工厂和土地上愉快地劳动着。这种共同的命运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把我们工人、农民的心连结到了一起。”这反映了( )
| A. |
国民经济已全面恢复 |
B. |
社会主义改造氛围正在形成 |
| C. |
农业合作化顺利完成 |
D. |
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
在1934年红五月的扩大红军突击运动中,瑞京(瑞金)3900多名新战士,经过列宁小学学生宣传鼓动而参军者有1500人;在粮食突击运动中,列宁小学学生打锣高叫:“集中粮食呀!不要使红军哥哥饿肚皮呀!”这表明( )
| A. |
经济工作稳步推进 |
B. |
战略转移需要民众支持 |
| C. |
苏区教育成效显著 |
D. |
集中粮食服务扩大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