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一门新的学科叫“环境伦理学”,它专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以及在环境问题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的环境伦理具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在传统的视自然为奴隶的伦理观下,人们掠夺和毁坏自然是一种不会受社会谴责的心安理得的行为。而在“人与环境是伙伴关系”的新伦理观下,上述行为就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始步入生态文明时代的今天,为了切实地进行环境保护,我们必须以新的环境伦理观为指导,重新规定每一个现代人应当恪守的环境道德规范,以监督人们的环境行为和判断人们的环境行为的美丑善恶。
(1)何为环境道德规范?
(2)你应该如何把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3)假如你参加了社区环保宣传活动,请你拟定几则宣传标语。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我国不少地区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007年12月16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端午节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
(2)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从1949年起,近60年过去了;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近30年过去了。然而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成为历史。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由梦想变为现实。这对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两岸共同市场有着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然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8分)
(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0分)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