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来,中东局势不断恶化,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难以实施,;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不断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陷入又一个战争泥坑;朝鲜核问题由于各方意见不一,也难以在近期内得到解决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他们每天的收入仅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现象有何联系?
(3)如何解决两则材料反映出的问题?
材料:《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材料给了我们哪些认识论方面的启示?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体现了( )
①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②③ | D.①④ |
自诩“半仙”者不敢买彩票,是因为( )
神算失灵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被真正认识的时候,社会上一度出现过“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在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党和政府不仅提高了对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而且允许和鼓励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于是我国又出现了“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说法。据此完成9~10题。
9.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正确的分配政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我国“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出现体现的认识论哲学道理是( )
A.正确的思想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B.正确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偏离了社会实践的需要,理论创新就失去了意义。”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有( )
①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