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诣门”,登门拜访;“俊才”,才智出众;“清称”,有声誉的人;“通”,通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为乐,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注释】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窊(wā):低洼地。③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蓺(yì):种植。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野蜂其间巢:巢穴
C.能积热已:止,治,消 D.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人知乐为乐
B.剑溪之水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人知乐之为乐,不知苦之为乐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李苦存乃欲生刧之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苦斋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读,从而说明了苦斋命名的由来及意义。
B.文章结尾议论意在明确人们的“苦乐观”与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章介绍了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在这无所不“苦”的环境下,主人却能乐在其中。

将下列三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2)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准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一知款曲,讯问周至,称神明。
太和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正始)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八年,诸羌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策维必来攻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进讨叛羌,降服者万余落。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释】①防风:即防风氏,大禹时期人物,协助大禹治水。②唐、虞之世:尧、舜时代。唐,尧之国号,虞,舜之国号。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除:任命,授予官位。
B.讯问周至,称神明。咸:都,全。
C.诸将皆欲攻西围谓:以为,认为。
D.淮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度:度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一知款曲②孰能讥之乎?
B.①昔禹会诸侯涂山②嗟鸠兮。
C.①半济后击②侣鱼虾友麋鹿。
D.①是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②其求思之深而不在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渊死后,为了稳定军心,郭淮临时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将,事后曹操正式授给郭淮主将符节。
B.文帝即位时,郭淮奉命前去祝贺,因路上“留迟”受到文帝严厉的责备,郭淮巧妙应对,得到太祖曹操的赏识。
C.太和五年,蜀国出兵卤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郭淮强迫羌人和胡人家家拿出粮食,避免了从关中运粮的麻烦。
D.羌人叛乱之时,夏侯霸率领大军驻扎在为翅,郭淮估计姜维必来攻打,果然不出所料,不过由于郭淮率兵适时到达,姜维退兵而去。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分)
(3)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
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庠言非所以天戒祗:恭敬。
B.在继先志,大业隆:兴盛。
C.宜其制损:损害。
D.储嗣未正:确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竟不往。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副院判邓愈戍之。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进枢密院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下诸暨,守将宵遁。万户沈胜既降复叛,大海击败之,生擒四千余人。改诸暨为诸全州。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郎中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寻攻处州,走元将石抹宜孙,遂定处州七邑。
初,严州既下,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至是,三人者谋作乱,晨入分省署,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其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以是军行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节选自《明史》三百三十二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谒:拜见
B.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克:攻克
C.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过:路过
D.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见:被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大海善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②再破张士诚兵
③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④所至辄访求豪隽
⑤大掠城中,奔于吴⑥克兰溪,从取婺州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击打胡大海,击中脑部仆倒在地,连同他的儿子胡关住、郎中王恺都遇害。后来太祖命令诛杀蒋英,刺其血来祭奠胡大海。
B.当初,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从桐庐前来归降。胡大海爱惜人才,留用于部下,结果三人谋反作乱,胡大海反受其害。
C.胡大海跟从太祖攻破宁国,又同邓愈、李文忠从昱岭关攻打建德,并在淳安击败元军,活捉了四千余人。
D.胡大海的军队行进,远近的人争相归附。等到死去,听到消息的人无不流泪。他被追封为越国公,谧号为武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
(2)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有所言愿:希望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