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进士。选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伸言:“若榜示,人心愈惊。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今当以为法。”事遂寝。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屡迁兵科都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掠辽阳,部①议令守臣遗书,称朝廷宽大不究已往,若还所掠,则予重赏。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②之道。前日犯边不以为罪,今日归俘反以为功,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帝悟,书不果遣。已,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③罪,帝不问。广宁复失事,瑶等以捷闻。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及寇大入固原,不敢救,既而斩获十二级。先后以捷闻。伸等数劾之。及班师,又极论曰:“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而首功止三级。是以五十万金易一无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将士至万余人。假使斩级至千百,将竭天下财不足供费,而报功者不知几万万也。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听。云南有镇守中官,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极言不可。锦衣指挥孙銮坐罪闲住,中旨复之,令掌南镇抚事。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中旨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伸力争,不听。镇守河南中官刘瑯乞皂隶④,帝命予五十人。故事,尚书仅十二人,伸等力争,诏止减二十人。自后中官咸援例陈乞,祖制遂坏。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节选自《明史·屈伸传》)
【注】①部:兵部。②威攘:以威力攘除。③偾事:败事,把事情搞坏。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诲以为盗之利诲:教唆 |
B.班师命甫下甫:刚刚 |
C.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糜:耗费 |
D.故事,尚书仅十二人故事:一种文学体裁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B.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C.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D.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年中进士。弘治九年,京师百姓谣传敌寇接近边境,兵部请求张榜通告,被屈伸劝止。 |
B.泰宁卫部长大肆劫掠辽阳,兵部决议让守官寄信给他,如果归还劫掠的东西,就给重赏。屈伸等人认为这不是帝王安抚的道理。 |
C.屈伸等人多次弹劾太监苗奎、成国公朱晖等人,认为朱晖等人西去讨伐无功劳,而斩首计功只三个人头,应该全都处重刑。 |
D.皇帝命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屈伸竭力反对,皇帝不听。屈伸任谏官很久,坚持正义畅所欲言刚直不阿,升官之后不久就死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
(2)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太尉府行参军除:封官 |
B.文帝与语,奇之奇:奇怪 |
C.欲以权略致之致:使……到来,擒拿 |
D.旧俗官人皆通饷遗遗:馈赠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
B.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
C.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
D.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 |
B.文帝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申徽去办,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 |
C.申徽在捉拿刘彦之后,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
D.申徽在瓜州五年,边地百姓生活安定。等到被替代回京,送他的人几十里不绝。申徽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2)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 温 舒 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及纵死,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
注:①椎埋:盗墓。②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③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爪牙爪牙:爪子和牙齿 |
B.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如:按照 |
C.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坐:因……犯罪 |
D.上说,拜为少府说:高兴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
B.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
C.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
D.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温舒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尉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 |
B.王温舒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 |
C.王温舒喜欢杀伐,不爱民。武帝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王温舒按照治理河内郡的方式治理京城,只任用那些猜疑心重、行事严酷的属吏做随从。 |
D.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恰逢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之重应当灭族,他就自杀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
②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委:交付 |
B.多所匡正,见称纯悫见:看见 |
C.太子亦不罪荣罪:怪罪、降罪 |
D.亲案其罪案:查办、追究 |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
B.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
C.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
D.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执法公正,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 |
B.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太子称赞裴政公平正直。 |
C.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背后不再说什么。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进献一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 |
D.太子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他管理有方,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他奉为神明,离任后不久死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
②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① ,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 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绐告三军曰绐:欺骗 |
B.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惮:害怕、畏惧 |
C.亲释其缚释:解释 |
D.不可遽破者遽:立刻、马上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
B.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
C.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
D.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愬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多次失败后,李愬主动请求一试,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 |
B.李愬沉着勇敢,以诚心对待兵士。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 |
C.吴秀琳感激李愬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李愬告诫他打败李祐的策略,吴秀琳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祐而回。 |
D.李愬率领人马到蔡州捉拿吴元济,雪下得很大,李愬命令赶打池塘中的鹅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无人发觉官军。蔡州城失陷,吴元济认罪投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
(2)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