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华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东南地区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A.清朝末年 | B.民国初年 |
C.民国后期 | D.“文革”前后 |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C.自然经济的瓦解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