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先后数次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 ,人员总数减少一半。 2001 年 ,又撤消了九个国家行业主管局。 2003年 ,又将国务院的29个部门减少为 28 个。
辨题 : 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机构。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式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3)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山东省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环境标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范了涉及环境安全的各种行为;同时,在全省广泛开展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2)作为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到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到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曾师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莫扎特写了一段曲子让海顿弹奏,海顿弹奏了一会儿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在钢琴两端弹奏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弹奏,遇到那个出现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只见他俯下身,用鼻子弹奏出来。这一动作令海顿感慨不已。
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创新的什么特征?(要求写出两个特征。)材料如何体现思维创新的这些特征?
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材料一 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 学生要真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应该主动去农村参加社会实践,这也是某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学分指标之一。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是得不到满足;文化设施和活动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