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赦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后来的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如何评价?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材料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归纳,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102周年和中共建党92周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15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145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这两次相隔30年的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是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的维新变法有何相似之处?(6分)
(2)同是维新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为什么会不同,这对今天我们改革开放有何帮助意义?(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1分)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分)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请考生在第28、29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