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2分)其目的何在?(2分)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2分)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11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 上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11年2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卷45《刘毅传》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出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括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6分)
(2)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4分)
(3)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3)材料三与西周的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 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如图

同文馆旧址万木草堂
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