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
|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
|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 |
|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
|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 B.具体深刻的特点 |
| C.深远持久的特点 | D.相对独立的特点 |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也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
|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
|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
|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
|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
|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