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国家贸易增长率表(单位:%)
类别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2000年 |
27.5 |
19.2 |
2003年 |
51.2 |
26.6 |
注:2003年上半年,中国从东北亚、东南亚进口分别增长48.5%、55.7%和81.9%,进口总额达到1 286亿美元。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我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周边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并适时调整了发展经济的战略。目前,在亚洲各种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大概有40多个,中国几乎全部参加,并在各种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东盟到南盟,从东亚10+3到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各种机制层出不穷,泛亚合作也已展开。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2)从哲学上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参加与周边地区合作的正确性。
(3)我国政府的行为是如何遵循我国对外政策的?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试问: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某国一年生产6000亿产品,其中1000亿件产品用于赈灾,其余的产品进入销售,假定每件产品10元,这一年货币流通速度5次,那么这个国家需要发行多少货币量?
某3口之家2009年2月份的收入共7458元。其中,1人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600元;1人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700元;1人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900元;此外,还有股票交易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另外,他们利用下班时间在夜市做买卖收入1200元。那么在该家庭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多少元?其他分配方式收入的是多少元?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
下表是某年份内两家制造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几组数据比较。
产量 (万台) |
活劳动与物质消耗总量 (万元) |
单位产品平均售价(元) |
售出产品数 (万台) |
|
甲企业 |
1 |
300 |
400 |
0.7 |
乙企业 |
0.6 |
300 |
550 |
0.6 |
注:活劳动与物质消耗总量=总成本
企业利润=总收益(平均售价×销售量)-总成本
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该年份内哪家企业经济效益较好?
某一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用200万元购买生产资料,8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厂房、机器、设备的消耗是20万元,生产出400万元的商品,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只销售了350万元。那么企业的利润是多少万元?经济效益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