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中的“他”是指谁?
A 列宁 B 斯大林 C 罗斯福 D 邓小平
下表是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一一1820年),它表明
阶段 |
英格兰 |
法国 |
德国 |
1500--1549 |
7.4 |
6.7 |
4.0 |
1650--1699 |
9.3 |
6.2 |
4.1 |
1750--1799 |
10.1 |
7.0 |
5.1 |
1800--1820 |
11.1 |
6.2 |
5.4 |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一欧洲时代一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
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火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A.注重实验 |
B.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 |
C.是下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均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